带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称为电泳(electrophoresis, EP)。利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移动速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技术称为电泳技术。根据分离原理不同,电泳可分为区带电泳、移界电泳、等速电泳和聚焦电泳;根据电泳是在溶液中还是在固体支持物上进行,分为自由电泳和支持物电泳。
电泳的基本原理是: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多糖等大多都有阳离子和阴离子基团,称为两性离子,常以颗粒分散在溶液中,它们的静电荷取决于介质的H+浓度或与其他大分子的相互作用。在电场中,带电颗粒向阴极或阳极迁移,迁移的方向取决于它们带电的符号,这种迁移现象即所谓电泳。
电泳仪是实现电泳分析的仪器。一般由电源、电泳槽、检测单元等组成。主要用于对不同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或将一定混合物进行组分分析或单个组分提取制备,应用于临床医学的实验室检验或科研实验研究。常见的几种电泳仪有:全自动荧光/可见光双系统电泳仪、全自动醋纤膜电泳仪、全自动琼脂糖电泳仪、全自动电泳分析系统。
电泳已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分析化学、生物化学、临床化学、毒剂学、药理学、免疫学、微生物学、食品化学等各个领域。
一般是通用,都是可以调节电压或电流范围的,根据实验需要选择能满足调节范围的电源
dna电泳一般使用的都是琼脂糖凝胶电泳,电泳的驱动力靠dna骨架本身的负电荷。 蛋白质电泳(一般指sds-page)一般使用的都是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电泳的驱动力靠与蛋白质结合的sds上所携带的负电荷。 所以相同点就是样品都是带负电荷的,从负极向正极移动,移动的距离都和样品的分子量有关。而且这两个电泳体系可以互相交换使用。进行大分子蛋白质电泳时,可以考虑换用琼脂糖凝胶,因为该体系孔径大。相反,如果需要精确到各位数碱基的dna电泳也可以使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因为使用该系统可以将相差一个碱基的两条dna链分开。 不同点首先是样品不同。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其次是结果的观察方法不同。dna电泳普遍使用eb做染料,在紫外灯下观察;而蛋白电泳使用的考马斯亮蓝染色,还需要经过脱色步骤,不过观察起来比较简单。还有就是胶体系的差别,dna电泳通常是一胶跑到底,而蛋白质电泳则会有分离胶和浓缩胶之区别。 先说这么多,有不明白的你再问好了~ 回答补充: 电泳中样品移动的本质确实是样品所携带的电荷。但是,区分这些条带直接可以用分子量而无需使用电荷数,是因为这些样品的电荷/分子量比都是恒定的了。以dna分子为例,它在电泳中的移动是靠其骨架中磷酸所携带的负电荷来实现的,而这个磷酸分子又是每一个核苷酸中都有的,所以dna分子所携带的负电荷数是由其核苷酸总数决定的。而且,dna分子中核苷酸的组成动辄成百上千,在如此大的分子量面前,讨论单个核苷酸之间分子量的差别就显得毫无意义。这样,dna分子中负电荷的量就可以用dna的分子量来代替,反过来,dna的分子量也就可以用dna分子所携带的电荷来代替(一句话,dna分子的电荷/分子量比是恒定的)。 这在蛋白电泳中(特别是sds-page中)是一样的。在sds-page中,sds将蛋白质变性成直线分子并紧密包裹于其上,使得其所携带的电荷与蛋白分子量成了一定的比例,剩下的就和核酸电泳一样了。 至于为什么核酸的横着跑,蛋白竖着跑,个人认为最大的问题是蛋白制胶的过程导致的。蛋白制胶由于使用了两种不同的凝胶系统,所以需要一个水平的分界面。这个分界面在配胶的过程中是依靠异丙醇在重力作用下的压力下形成的。所以,一并就竖着跑了~~
表示电源通电后与电泳槽未能形给成回路。也就是电泳槽与电源之间断路了。 原因有两个: 1、电源与电泳槽的链接线没链接好,也就是未能通电; 2、电泳槽里的缓冲液饭刑至万漏到电泳模块外面了,也就是上池缓冲液不能与电泳凝胶接触导致未能形成通电的回路。 检查和解决上面的两个原因就可以排除括识检燃问题。创萌生物LAB-EYE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